close

日本職棒在去年設立「育成選手」制度之後,近日將與東京讀賣巨人隊簽約的青少棒選手林羿豪循此制度成為台灣最新一位旅外選手,面對年輕選手紛紛選擇放洋時,競爭力明顯不如外國的中華職棒各球團於一個月前開了一場會,期能改善此現象,結果如一般預期並未作出具建設性的結論,而體育學院教授出身的中信鯨領隊林敏政甚至提出規定業餘選手除非領有一定數額簽約金否則應於國內職棒比賽數年方得旅外這種可笑建議,「不然選手拿個五萬、十萬就出國,台灣棒球的根都被挖光了」。

首先應該要了解的是,美國大聯盟每年舉辦的選秀共有五十輪,大約只有獲得前十輪指名的選手可以拿到所謂的簽約金,其後不是少得可憐不然就是根本連簽約金都沒有,在許多人關心王建民是否有機會爭取賽揚獎的同時,或許更多的人已經遺忘現中信鯨投手杜章偉當年就是因為經紀人宋正立對國外球團亂喊價而失去出國挑戰的機會。林敏政認為選手不該拿個五萬、十萬美金就出去,但是代訓制度的實施讓中華職棒各球團獲得廉價球員來源,球員簽約金一再被壓低,蔡仲南拿創紀錄600萬天價簽約金的時代已經過去,台灣兩職棒聯盟自2003年合併以來,透過自辦選秀會以及代訓球員總共補進超過170名球員,簽約金達300萬者不過11人,150萬以上者亦僅三分之一而已,在在顯示出中華職棒只是個與國外相比沒有競爭力的商業組織。

再者,代訓制度為行政院體委會為提昇國內棒球水準並解決國訓隊員額不足問題而發展出的構想,自2003年開始實施後,三年來總共供給中華職棒聯盟超過130名球員,加上自辦選秀加入之新血及原有之二線球員,絕對足夠六球團分別成立二軍,但是這百餘名代訓球員卻有超過三分之一於退伍後未被留用,在原本規劃的代訓時程裡,體委會打的如意算盤是2007年各隊皆成立獨立之二軍並有二軍聯賽,同時結束代訓制度,但是截至即將結束的2006球季,六隊裡仍有四隊尚未成立二軍,體委會放話要收回代訓不力球團的代訓球員到現在證明也真的只是說說而已。事實上,自1999年自陳金鋒與道奇簽約開啟近年旅外風氣之先開始,至林羿豪為止八年間亦僅27人出國,平均一年還不到四個,但單以全國青棒十六強聯賽為例,平均一隊皆登錄將七至八名高三球員,亦即台灣的三級棒球一年至少可供應超過一百名以上的球員,但是這些球員最後都到哪裡去了?中華職棒一邊砍人一邊喊球員不夠無法成立二軍,天方夜譚般的「根被挖走」更加讓人覺得林敏政不知所云。

若從法律之觀點,中華職棒聯盟不過國內一商業團體,有什麼權力與正當性限制未與其有任何契約關係之業餘甚至學生球員與國外球團簽約?球員旅外有如出國深造,具備高度才能與深厚潛力的學生可以申請到獎學金,如當年各球團捧著高額簽約金競標王建民與曹錦輝等人,次一級的就辛苦一點要靠自己,林彥峰、黃俊中等屬於此類,無法出國或是無意願出國的則於國內升學,亦即加入中華職棒或是社會人球隊。政府都無法要求學生必須於國內升學或是就業,中華職棒有什麼權力限制球員出國發展?

經紀人與握有旗下球員經紀約的中華職棒各球團是否為了抽佣問題或轉隊費多寡而哄抬球員簽約金價碼不得而知,但是欺騙選手不懂行情與現實則無庸置疑。球員有意願出國不一定要透過經紀人或是國內職棒球團,觀諸台灣的鄰國日本,具有棒球隊的高中上千所,但是日本職棒每年選秀只選十輪,即使加上去年新獨立出來的高中生選秀,每年可以加盟日本職棒的球員至多不過百餘名,餘者除了加盟社會人球隊甚而改當一般上班族之外,野球浪人便應運而生。有人選擇投身小聯盟,曾升上大聯盟嗣後經選秀加盟日本職棒的鈴木誠即為其中一例;又有人加入獨立聯盟期待有朝一日被發掘,如現日本職棒軟體銀行鷹隊投手西山道隆,2004年赴美加入獨立聯盟,2005年返國加入新成立之四國聯盟,因投出151公里速球獲得青睞,於該年年底透過育成選手選秀加盟軟銀,並於今年六月登錄為正式選手且於一軍出賽,甚至最近投入四國聯盟的森倫太郎,自費至美國棒球學校留學三個月,被亞特蘭大勇士看上,卻因簽證問題而不得不回國,也是一個好例子。

台灣社會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社會開放、政治自由,人民可以倡言倒扁而不用怕晚上會被抓去學唱綠島小夜曲,但台灣的棒球選手卻還得屈就在封建的枷鎖裡,委身於獨裁的桎梏下,中華職棒的成立的確增加了從事棒球運動的人口,但不代表球員在畢業後有加盟中華職棒的義務。日前清大研究生吳偉立投書媒體,直言台灣沒有真正職棒,若以上述觀之,中華職棒遑論「職業」棒球,本質上豈與共產黨何異?

(本篇文章投稿至蘋果日報論壇,因篇幅限制故稍有修改,此為完整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