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3年替代役選秀上被統一用第四輪選進來的高國慶,是統一在該次選秀會上除了林岳平外最大的收穫。(陳家偉:囧 Orz)而這位2001年亞錦賽 MVP也的確沒讓統一失望,新人年的 OBP/SLG/OPS是.322/.425/.747,外加12支全壘打及34分打點,IsoP甚至高達0.186,雖然打擊率只有0.239,SO/BB是68/37外加15支雙殺打,但是仍然掩蓋不了他強打少年的風采。

高國慶並不算是天分很好的球員,並沒有像楊松弦般良好的手眼協調能力,手腕的旋轉也不頂好所以揮棒速度也不算頂尖,可以把球打遠的歸因於強壯的身體以及過人的腰力,有著台灣打者擊球點過早的缺點,所以對變化球沒有什麼抵抗能力,而兩好球以後投手投出來的外角下墜系球路如曲球、指叉球或變速球對高國慶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所以常看到的是高國慶用極度誇張、整個重心都跑掉的姿勢揮棒落空遭到三振。
高國慶 
傳統的棒球觀念把三振當成罪惡,認為球打出去至少還有上壘機會,但是打不出去卻是一點機會也沒有,當然這種觀念不能說他錯,但是兩好球之後打不到曲球被三振怎麼辦?我想最簡單的答案應該是不要去打,而不是勉強去打好他吧?反正兩好球後投手丟過來的曲球十顆有八顆是壞球,但是高國慶身處的是統一獅,是支連找洋將的標準都是要求打擊率三成的奇妙球隊,在這種保守的觀念下,自然會希望底下的打者避免被三振提高將球打進場內的機率製造上壘機會,而高國慶只有.239的打擊率自然是嚴重不及格的,所以他被要求修改擊球姿勢以提高對變化球的攻擊能力也就理所當然了。

揮棒基本上是藉著由上往下的力量以及揮棒的速度,破壞球的旋轉來將球擊出。揮棒沒有標準姿勢, 只要掌握幾個重點就是好的揮棒姿勢,有幾個檢視揮棒的標準:從揮棒姿勢來看,是否右肩略高於左肩,準備動作時下巴是否靠於左肩,雙手是否置於右耳附近(以上皆右打者),以及揮擊時頭是否提早轉開。從揮棒本身來看, 首先看側面揮棒盤面是否約呈斜45度左右以及是否平整,再來就是是否倒棒,還有揮棒後的延伸動作是否完整。從打者的角度來看,則是有沒有用「棒眼」去瞄準球,跨步出去時身體是否太早轉開等等。
高國慶 
高國慶為了提高對變化球的攻擊能力,採取了比黃甘霖更誇張的late swing,將擊球點往後移,前面說過高國慶擊球的力量來源在於他的腰力,但是把擊球點往後移的同時身體卻又沒有確實閉鎖,所以在擊球的一瞬間腰力早已消失殆盡,講好聽是將來球往右半邊攻擊,實際上是只打得到右半邊。2005年的高國慶的確對變化球的攻擊能力有所提升,打擊率進步到.313,但是IsoP卻大幅衰退到.114,退步超過三分之一!上壘率提升到.363也是被打擊率墊高,IsoD比前一年退步.033,當然更不用講全壘打從12支掉到只剩 5支,而且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到了隔年高國慶所有的打擊數據再度全部下修,IsoP甚至跌破 0.1,全壘打只剩 3支,比開路先鋒型的陽森還不如!

基本上要分辨一個打者好不好,除了選球必須透過比賽長期觀察外,就是要看該位打者擊出去的球的速度與尾勁,一個好的打者打出去的球會像砲彈一樣射出去,並且在飛行到最高點時還會讓人有繼續往上竄的感覺,這可以在練習時觀察。高國慶在改姿勢以後,連打free都看起來悽慘無比,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畢竟再爛也爛不過吳佳榮或陽東益,但他已經變成一位無甚特殊、不足一觀的普通打者。

或許是布雷的加入,讓高國慶的擊球觀念有所改變。今年春訓時我去球場晃過幾次,看到高國慶時感覺到他的改變,打出去的球十分具有威力,當時預測如果他的選球不要喇賽,今年應該會有.280左右的打擊率以及10到15支全壘打的表現。他的擊球點還是較為後面,但是在擊球前身體卻確實閉鎖,所以在擊球時可以用他過人的腰力帶動身體的旋轉將揮棒力量灌注在球上,而且透過比賽的觀察,他的選球能力確有提升,較少見到兩好球後被曲球等球路吊中的情況,雖然他還是有著揮棒不夠簡潔的問題,但是現階段台灣已經沒有什麼投手可以壓制他了。
高國慶 
高國慶今年超高的.358打擊率、破中職曾貴章記錄的 152支安打及破隊史記錄的首位本土打者20發全壘打,可能是因為與更恐怖的布雷的連棒組合使得他得到比較多的好球可以打,而在布雷明年有可能不續約的情況下,高國慶理論上各項成績不會再創新高,但是明年職業生涯進入第五年的高國慶才剛滿29歲,正在邁入成熟的階段,如果沒有病痛困擾他,至少在未來的五年內不會有人撼動他在統一的地位,他的成績也將令人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